下载试题
当前位置:
学科首页
>
文学常识及鉴赏
>
>
试题详情
难度:
使用次数:199
更新时间:2017-01-15
纠错
1.

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完成文后各题。

阙 题①

刘眘虚②

道由白云尽,春与青溪长。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。

闲门向山路,深柳读书堂。幽映每白日,清辉照衣裳。

注:①阙题:即缺题,原题缺失,后人在编诗时以“阙题”为名。②刘眘虚,唐代诗人。性高逸,不慕荣利,交游多山僧道侣。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,未成。早年逝世。

17.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,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

A.山居即兴 B.咏物寄意 C.暮春思归 D.青溪怀古

18.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恰当的一项是

A.“闲门向山路”,叙中含情,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。

B.“深柳读书堂”,融情于景,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。

C.“清辉照衣裳”,直抒胸臆,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。

D.三、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,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,流露出淡淡的忧伤。

19.这首诗中“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”两句堪称妙笑,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。

查看答案
题型:语言表达
知识点:诗
下载试题
复制试题
【答案】

17A

18B

19.“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”,写春花翩然入水,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。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、可听、可嗅的形象(或视听嗅结合,多种感官结合)不但赋予春水以气息与活力,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享受自然、悠闲惬意、怡然自乐的心情。

【解析】

17

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诗歌拟题,结合诗句内容总结。结合“闲门向山路”以及诗句中的景物描写,注释二的内容,A项最恰当。

【考点定位】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意思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

【技巧点拨】前四句似在不经意地描写路途的景象,而读后细思则不难发现,正是这看似不经意的描写,使这里给我们以桃花源般的感觉,烘托出了“读书堂”的清幽美好和高雅,突出了它的超凡绝尘。后面的四句诗看似白描,却也写出了主人的志趣的高雅,生活的闲适,给人以“禅意”的感觉。

18

试题分析: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综合理解,A项“闲”字写出的不是“孤寂”应该为“宁静”。C项“直抒胸臆”的理解与分析失当。D项“淡淡的忧伤”错,应该是对自然之景的喜爱。

【考点定位】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

【技巧点拨】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、情感的方面的分析。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、作者、注释等内容分析。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,全面理解,综合分析,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。对似是而非处,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。如本题A项“闲”字写出的不是“孤寂”应该为“宁静”。C项“直抒胸臆”的理解与分析失当。

19

试题分析:赏析诗句内容,“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”, 写春花翩然入水,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。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、可听、可嗅的形象。“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”这二句,要特别注意“至”字和“随”字。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,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,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。此时,水面上漂浮着花瓣,流水也散发出香气。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,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,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。他悠然自适,丝毫没有“流水落花春去也”的感伤情调。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,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,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。

【考点定位】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

【技巧点拨】赏析诗句,写景、叙事、哲理、抒情等。对写景的赏析,要表现出画面的特征,要注意虚实结合。叙事赏析,要理解融情于叙和以叙带情的关系。哲理赏析,要阐明诗句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。抒情赏析,要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特征。表现手法诸如用典、烘托、渲染、铺陈、对比、托物寄情、情景交融、借景抒情、动静结合、虚实相生、委婉含蓄、对比手法、讽喻手法、象征手法、相关手法等等。修辞方法有夸张、排比、对偶、比喻、借代、比拟、设问、反问、反复等。“炼字”手法,针对句中典型字词,进行分析。达到整体感悟的效果。对诗词从艺术手法方面鉴赏,可抓住抒情方式,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,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寓情于事等。如本题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、可听、可嗅的形象,不但赋予春水以气息与活力,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享受自然、悠闲惬意、怡然自乐的心情。

=
类题推荐:
难度:
使用次数:198
更新时间:2009-12-17
加入组卷
1.

阅读下面的诗歌,回答6-7题。

再 别 康 桥

徐志摩

轻轻的我走了,

正如我轻轻的来;

我轻轻的招手,

作别西天的云彩。

那河畔的金柳,

是夕阳中的新娘;

波光里的艳影,

在我的心头荡漾

软泥上的青荇,

油油的在水底招摇;

在康河的柔波里

我甘心做一条水草!

那榆荫下的一潭,

不是清泉,是天上虹;

揉碎在浮藻间,

沉淀着彩虹似的梦。

寻梦?撑一支长篙,

向青草更青处漫溯;

满载一船星辉,

在星辉斑斓里放歌。

但我不能放歌,

悄悄是别离的笙箫;

夏虫也为我沉默,

沉默是今晚的康桥!

悄悄的我走了,

正如我悄悄的来;

我挥一挥衣袖,

不带走一片云彩。

6.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,不恰当的一项是(3分)

A 开头一节点明“再别”,连用三个“轻轻的”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,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。

B 第二至四节,诗人用“金柳”“艳影”“青荇”“榆荫下的一潭”“彩虹似的梦”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,抒发眷恋之情

C 第五、六两节,诗人的情绪先是由舒缓转向激昂,想“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”;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,两个“沉默”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。

D 最末一节,以两个“悄悄”紧承上一节的“悄悄”和“沉默”,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,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。

7.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解说,不恰当的一项是(3分)

A.本诗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的秀丽风光。在形式上四行一节,错落排列,字数相近,回环呼应,体现诗歌的建筑美,体现新月派的诗歌主张。

B.诗歌韵式上严守二、四押韵,抑扬顿挫,朗朗上口。优美的节奏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,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

C.诗中比喻用得颇为精到,如将“河畔的金柳”大胆地想象为“夕阳中的新娘”,使无生命的景语,化作有生命的活物,温润可人。

D.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,如“招手”、“荡漾”、“招摇”、“揉碎”、“漫溯”、“挥一挥”等,以动衬静,表现画面的静态美。

题型:选择题
知识点:诗
复制
试题详情
纠错
难度:
使用次数:175
更新时间:2009-12-17
加入组卷
1.

阅读下面《诗经》里的一首诗,完成诗后的题目。

秦风・兼葭
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兼葭凄凄,白露未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,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。兼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

【注释】①苍苍:茂盛的样子。下文“凄凄(同‘萋萋’)”“采采”都与“苍苍”的意思相同。②溯: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。洄,曲折盘旋的水道。③游:通“流”,直流的水道。④(xī):晒干。⑤湄(méi):岸边,水与草交接的地方。⑥跻(jī):升高,意为地势越来越高,行走费力。⑦坻(chí):水中高地。⑧未已:未干。已,止。⑨(sì):水边。⑩右:迂回弯曲。⑾(zhǐ):水中高地。

1这首诗的主旨,历来说法不一。细读全诗后,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

A.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,不能纳贤求士。

B.描写追求“在水一方”的“伊人”,“伊人”泛指一般的人。

C.描写对朋友(“伊人”)的思念之情。

D.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。

2)这首诗与《诗经》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,各章有的句子重复,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。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?
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)把第12两章改写成新诗。

1章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章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题型:填空题
知识点:诗
复制
试题详情
纠错
难度:
使用次数:147
更新时间:2009-12-17
加入组卷
1.

阅读李白《登太白峰》,完成1723题。

西上太白峰,夕阳穷登攀。

太白与我语,为我开天关。

愿乘冷风去,直出浮云间。

举手可近月,前行若无山。

一别武功去,何时复更还?

17.诗中两个“太白”的含义是什么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8.“夕阳穷登攀”中一个“穷”字,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9.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0.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1.“一别武功去,何时复更还?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?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2.《蜀道难》中与“太白与我语,为我开天关”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3.学习李白《蜀道难》和《登太白峰》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,描写一个自然景物。
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题型:填空题
知识点:诗
复制
试题详情
纠错
加入组卷
进入组卷
下载知识点
知识点:
版权提示

该作品由: 用户李璞分享上传

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。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。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 可圈可点 ,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终身vip限时199
全站组卷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
立即抢购


0
使用
说明
群联盟
收藏
领福利